在酶切实验中,有时候会出现DNA没有被切割开、DNA未完全切割、DNA片段数目多于理论值等现象,请问可能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怎样应对?

我们将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的常见问题、可能原因及解决办法归纳如下表:

常见问题

可能原因

解决办法

DNA 完全没有被等内切酶切

内切酶失活

标准底物检测酶活性

DNA 不纯,含有SDS ,酚,EDTA 等

将DNA 过柱纯化或乙醇沉淀DNA

条件不适(试剂、温度)

检查反应系统是否最佳

DNA 酶切位点上的碱基被甲基化

换用对DNA甲基化不敏感的同裂酶酶解, 重新将质粒DNA 转化至dcm-,dam-基因型的细菌菌株

DNA 不存在该酶识别序列

换用其它的酶切割DNA或过量酶消化进行验证

DNA 切割不完全

内切酶活性下降

用5-10 倍量过量消化

DNA 不纯,反应条件不佳

将DNA过柱纯化或乙醇沉淀DNA

内切酶识别的DNA 位点上的碱基被甲基化或存在其它修饰

换用对DNA 甲基化不敏感的同裂酶酶解, 重新将质粒DNA 转化至dcm- , dam-基因型的细菌菌株

识别位点两侧插入了可影响酶切j效率的核酸序列

加大酶量5-10 倍

DNA 片段数目多于土里论值

内切酶星号活性

检查反应条件: 甘油浓度大于12% ,盐浓度过低,Mn2+的存在及酶用量过大均可导致星号活性

其它内切酶污染

用λDNA 作底物检查酶切结果

底物中含其它DNA 杂质

电泳检查DNA ,换用其它酶酶切验证, 纯化DNA 片段

酶切后电泳没有观察到DNA 片段

DNA 定量错误(如RNA 含量较高)

用RNA 酶A( 无DNA 酶)1 00μg/mL 消化DN A 样品,盼抽挝后沉淀,溶解, 定量

酶过量,酶切时间过长,或酶被污染

减少酶用量或消化时间,换用新包装的酶

电泳后DNA 片段的带型弥散, 不均

酶过量,酶切时间过长, 或酶被污染

减少酶用量或消化时间,换用新包装的酶

内切酶中含有DNA 外切酶

减少酶用量或消化时间,换用新包装的酶

DNA 条带缺失

磷酸盐的浓度过高

透析,乙醇沉淀去除磷酸盐

内切酶失活不全或含有ATP酶

延长灭活时间或用酚抽提,乙醉沉淀回收DNA

外切酶污染

减少酶用量,缩短保温时间,盼抽提回收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