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要支持方向

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1年度重要支持方向
  1. 天然免疫应答过程中重要蛋白质结构与功能

    鉴定新的天然免疫信号转导的蛋白并阐明其结构与功能基础、阐述相关的信号转导机制;深入研究然免疫与外来抗原适应性免疫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分子机制;发现宿主天然免疫应答的新型蛋白质及其作用机制。

  2. 病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

    研究病原体与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在病原体侵染、复制中的功能和结构基础;研究病原体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在病原体潜伏和多重耐药性中的功能和结 构基础;揭示病原体与宿主细胞蛋白相互作用导致的炎症反应和肿瘤发生发展的功能和结构基础;研究病原体蛋白调控宿主免疫反应的蛋白质网络构成;研究宿主抗 病原蛋白质网络结构与功能。

  3. 植物表观遗传机制与重要调控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

    研究植物核小体组装和染色质重塑的分子机理,重点研究组装蛋白、组蛋白修饰酶、组蛋白密码阅读蛋白、非编码RNA及其蛋白质复合物的功能和结构 基础;研究表观遗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分子网络;植物重要表观遗传调控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包含植物特有结构域的调控蛋白的结构及作用机制;植物表观遗 传调控蛋白质组学平台建设,重点研究相关突变体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蛋白质组。

  4. 端粒相关蛋白与人类重大疾病

    研究端粒相关蛋白(端粒酶等)对人类重大慢性疾病的影响和发挥功能的分子机制;开展重组端粒蛋白复合物研究,揭示控制端粒功能的蛋白复合物结构和功能;研究端粒在成体干细胞衰老中的作用机制;研究不同类型细胞分化过程中端粒和基因表达之间的调控关系。

  5. 蛋白质的生成、修饰、降解、质量控制及动态相互作用网络研究

    研究具有重要功能的蛋白质(如跨膜蛋白质及复合体)的生成、折叠、组装、转运、降解及质量控制等过程及其在生理和胁迫条件下的分子机制;研究蛋 白质翻译后修饰主要类型,包括结构特征、与信号转导途径的对应关系、与人类重大疾病的关系;研究蛋白质错误折叠及质量控制逃逸的分子机理及病理效应;在蛋 白质组水平研究翻译后修饰及其动态变化,修饰对相互作用蛋白质网络功能的影响。

  6. G蛋白偶联受体及配体的结构与功能研究发现在人类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GPCR和相关亚家族,分析分子结构,阐明其结构和功能关系;鉴定新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生物学功能;建立高通量筛选受体相关配体的方法,进一步阐明配体与受体结合的分子机理及生理功能。
  7. 肿瘤发生发展与关键调控蛋白作用网络

    以恶性肿瘤为模型,研究原癌蛋白-抗肿瘤蛋白及关键性负调控蛋白的网络互动对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揭示蛋白作用网络对肿瘤微环境和肿瘤转移的调 控机制;研究表观遗传因素、信号转导通路与转录因子对细胞周期-恶性肿瘤转移过程的调控机制及其结构与功能基础;发现炎症诱导肿瘤相关重要活动调控的关键 蛋白质群组成、动态变化及调控网络;研究炎症,代谢调控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研究选择性激活机体抗肿瘤效应机制和防治免疫逃逸的策略与方法。

  8. 蛋白质定量新方法及相关技术研究

    研制高效低残留的新型蛋白质样品预处理和分离材料;构建高分辨、高灵敏度的蛋白质与多肽的定量、分离与鉴定技术体系;发展基于生物质谱的同位素 标记和非同位素标记的蛋白质组相对与绝对定量方法;发展重要生物体的目标蛋白质组以及全蛋白质组及其化学修饰的高准确度的动态定量分析方法;建立重要模式 生物或其组织器官蛋白质组成的高精度全覆盖技术、蛋白质定量内标的制备技术和目标导向绝对定量蛋白质组研究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法。

发育与生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1年度重要支持方向

  1. 重要器官发育与再生的遗传调控

    利用模式脊椎动物,建立可视化研究活体组织器官发育与再生技术及相关转基因动物和突变体资源库,研究1-2种重要组织器官,如心脏、肝脏等发育与再生的关键调控因子,揭示组织器官发育与再生的根本机制。

  2. 内皮组织和上皮组织发育及相关疾病的分子机理

    研究内皮或上皮细胞在组织器官发生、形成中的行为及其与相关疾病的关系。重点研究上皮或血管等内皮组织中细胞命运决定和形态构建的分子调控网络、组织或器官内的细胞与周边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组织器官损伤修复和相关疾病的发生机制。

  3. 发育缺陷发生的分子机制

    利用临床资源和动物模型,从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等多个层次揭示我国常见严重先天性出生缺陷的发生机理,发展早期诊断和预防的新技术、新方法。

  4. 植物胚与胚乳发育调控机制

    重点研究植物配子发育、受精、合子激活和胚胎模式建立的机制,阐明植物生殖细胞的发育与分化以及胚乳物质积累的分子和表观调控机制,为高产优质作物的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5. 生殖细胞健康的分子基础

    针对临床常见和重要的生殖细胞异常,重点研究生殖细胞减数分裂起始、停滞与恢复、染色体分离、DNA损伤、修复和重组以及基因组稳定性的调节机理,为生殖健康奠定基础。

  6. 排卵障碍性和胚源性等生殖疾病的机制研究

    研究辅助生殖技术诱发胚胎源性疾病的机制;开展辅助生殖安全性评估,优化辅助生殖技术,并建立有效预警的生物标志物;建立常见排卵障碍性疾病的资源库,研究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常见排卵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和调控机制,发展新型的疾病干预措施。

  7. 生殖周期及生物钟调节的机制

    利用模式动物或仿生环境研究生殖周期的调节机制;探讨生殖免疫和生殖周期的关系;研究生殖器官、生殖细胞及胚胎发育中生物钟调节的规律,阐明生殖周期和生物钟在发育中的作用机制。

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 2011年度重要支持方向

  1. 利用非基因组整合技术建立遗传疾病的诱导多能干细胞系

    利用非基因组整合技术建立地中海贫血或脊髓侧索硬化症的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系,对致病基因进行改造和纠正后分化为可用于细胞移植的细胞类型,为利用iPS细胞治疗人类遗传性疾病奠定基础。

  2. 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细胞类型

    基于体内组织发育的规律,重点研究如何定向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成为特定的组织细胞类型,例如神经外胚层细胞或胰腺β细胞等内胚层细胞;同时从个体发育和进化的角度深入研究多能干细胞分化及相应的调控网络。

  3. 细胞类型转换及其机制研究

    建立细胞类型转换(包括不同终末分化细胞之间的转换、终末分化细胞向前体细胞或干细胞的转换、不同组织前体细胞或干细胞之间的转换)的体外模型和稳定培养体系,研究细胞类型转换的分子调控机制, 探索转换细胞在细胞移植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4. 细胞周期调控与干细胞干性维持

    重点研究干细胞的对称分裂及不对称分裂的调控机制,细胞周期对干细胞干性维持的作用,包括信号转导及调控因子网络、遗传稳定性维护等。揭示干细胞周期及分裂在干细胞干性维持、组织发育、再生修复及病理变化等过程中的功能。

  5. 体内干细胞自我更新与分化

    阐述体内干细胞与其微环境间相互作用的机制;建立检测体内组织干细胞自我更新和分化等活动的技术体系,揭示体内组织干细胞在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如何利用细胞因子和药物等诱导体内组织干细胞自我更新或分化。

  6. 建立内胚层干细胞的生物识别标记

    通过分析内胚层干细胞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谱式,鉴定该种内胚层干细胞的生物识别标记,追踪其自身以及子代细胞在体内的分布与迁移;根据建立的生物识别标记等分离鉴定内胚层干细胞。

  7. 肿瘤干细胞与肿瘤发生、药物抗性及靶向特异性分子调控

    分离和鉴定诸如血液或消化道系统的肿瘤干细胞,系统研究肿瘤干细胞基因表达谱和表观遗传学及其在肿瘤发生和药物反应中的作用,研究建立针对肿瘤干细胞起源与靶向特异性干预的分子基础与技术指标,制定以肿瘤干细胞为靶标的分子干预策略并开展其规范化研究。

  8. 干细胞治疗的基础和转化机制

    研究建立一种视觉或听觉系统干细胞分离分化与功能再生体系,通过动物模型完成其功能验证与安全性评价,建立基于干细胞与功能再生的分子基础,研究制定该类系统发育与病变的干细胞干预技术标准,并将其规范化。